发布时间:2020-07-29 16:21:33 作者: 被阅览数: 次 来源:中科世沃生态科技
作为先行先试的长三角生态绿化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在区域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上作出哪些探索?在6月11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提案座谈会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透露,今年的重点是推进落实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建设,目前已形成初步的行动方案。所谓“三统一”,是指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落实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建设据柏国强介绍,生态绿色是示范区建设的“重头戏”。根据一体化示范区今年的工作安排,两省一市生态环境、水利(水务)部门和执委会已联合印发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的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部署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沪苏浙两省一市积极参与一体化示范区总体方案编制,加快构建空间规划为引领、生态环境专项规划为先导的“1+1+6”规划体系,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全过程。根据计划,今年要出台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将重点推进建设“四个体系”,即:共筑协调共生的生态体系、绿色创新的发展体系、统筹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集成一体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自2019年10月形成规划初稿以来,衔接了示范区空间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并已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后续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按程序报批印发。而在生态环境制度创新方面,今年的重点是推进落实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建设,目前已形成初步的行动方案,坚持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导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和创新示范,分阶段落实“三统一”制度建设。
统一标准方面,体现标准引领性、科学性、先进性、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区域适用性,以“一套标准”规范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今年将在重点行业全面实施大气特别排放限值,先行启动区内新进产业项目率先执行国家、沪苏浙最严格的行业排放标准,形成标准统一的工作机制和发布机制;2022年,标准统一工作机制基本完善,联合出台一批标准规范,加快实现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基本统一。
统一监测方面,用“一张网”和“一个平台”监测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今年重点是协同完善大气、水、生态等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监测监控预警体系,实现区域监测工作协同和现有监测数据基本共享,提供空气质量预报专项服务;2022年,基本建成示范区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支持科学系统评价和精准监管。
统一执法方面,打造区域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执法体系,用“一把尺子”加强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今年将率先实施统一的裁量基准,2022年,基本建成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运转高效、协同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执法体系。
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水环境协同治理同样是示范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据柏国强介绍,示范区所在区域湖荡密布、河网交错、古镇点缀,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良好的水生态和水文化既是示范区的地域特色,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水务等部门,聚焦打造世界级湖区,已起草了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将实施联合巡河执法、联合监测水质、联合水葫芦防控、联合水源地保护以及联合区域水环境整治。后续将抓紧协调统一太浦河等功能定位、保护目标、管控措施。同时,启动了“一河三湖”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以及评估考核制度研究,还推动相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以水环境、水生态为重点,加快落实一批有标志性、显示度的重点河湖综合整治、污水厂提标改造、污水管网建设等重大生态环境类建设工程。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根据示范区的总体安排,市发展改革委正牵头开展相关研究,在年内将形成研究报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在统一的生态环境目标下,以共建共享、受益者补偿和损害者赔偿为原则,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上海自2009年起财政会同发改等部门推进市内生态补偿机制建设,2019年生态环境局会同财政局制定了本市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市级引导、各区参与的多点互补模式,为后续研究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提供了工作基础和经验。柏国强表示,将在后续工作中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总结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成功经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以生态环境治理协同改善为目标,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提升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郑浩